蓬莱Pénglái(1)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例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引证解释:
⒈ 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引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
宋陈师道《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蓬莱。”
明王錂《春芜记·说剑》:“他本蓬莱仙种,偶然寄跡人间。”
蓬莱仙岛又称海上“三神山”,古代的蓬莱山就是衢山岛。 岱山岛和衢山岛古称蓬莱仙岛。 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仙境,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岱山县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在岛上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国甬东地。隋朝时属于会稽郡句章县,唐***年间,岱山即被命为“蓬莱乡”,故岱山有“蓬莱仙岛”美誉。唐***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后,历属翁山县、(贸) 县、鄞县、昌国县、昌国州、定海直隶厅、定海县。1949年8月, 始设翁州县。 1950年5月18日岱山解放,废翁州县,复属定海县,设立岱山、衢山两区。1953年4月建岱山县。
当地景点
“蓬莱十景”:蒲门晓日、白峰积雪、鹿栏晴沙、燕窝石笋、竹屿怒涛、渔港栖霞、徐福公祠、***依翠、磨心揽胜、观音驾雾
蓬莱、方丈、瀛洲最早应出自秦或更早些的山东半岛,是噫造的神山(现今的山东蓬莱,与之无关)。
山东半岛海上多出海市蜃楼,徐福寻长生药到过山东半岛。也许听人讲过海市蜃楼的影像,他也许并未亲眼见过。所以海上有仙山",当地民间也许早有传说。而名子也许是徐福自己编造的,秦始皇也就相信了。于是,才有了徐福东渡的大逃亡。其实,徐福也知道这″仙山"根本寻不着。自知死罪难逃,所以才不得不编造谎言而为寻保命。
《山海经》中也提到过这″三座神山",所以《山海经》的成书不一定是出自″先秦"。也许成书在许福东渡之后,″蓬莱、方丈、瀛洲"也因此随之出了名。编书者就将这三山之名编入书中,所以个人怀疑,《山海经》成书应在秦始皇死后。如果《山海经》成书于前秦,秦始皇时期肯定有人知道。如此,徐福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之说就唬不了秦始皇。
所以,应该说″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是徐福虚构的。《山海经》成书也应在秦始皇死后,而并非出自前秦。
应该是:先有徐福编造的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秦始皇相信了。然后有了徐福东渡大逃亡,之后有人将这三座仙山之名写入《山海经》。
蓬莱,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山名,常泛指仙境。蓬莱市是现在山东省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
蓬莱市地处胶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东临烟台,南接青岛,北与天津、大连等城市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位于胶东半岛北部突出部分,地处渤海、黄海之滨,其地势南高北低,属山前冲洪积、丘陵剥蚀平地为主的地带,平均海拔高度在15-25m之间。
扩展资料:
蓬莱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聚居。
汉元光二年(前133),汉武帝东巡,“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
唐贞观八年(634),始置蓬莱镇。唐神龙三年(707),登州治所移蓬莱,蓬莱遂升镇为县。明洪武九年(1376),登州升登州府。
清代袭之。
由唐至清的1100多年间,蓬莱一直为胶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