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的详细介绍资料?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扩展资料:

开凿历史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

龙门石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

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

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龙门石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宗教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

龙门石窟的详细介绍资料?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开凿历史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

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

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

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宗教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

龙门石窟里的佛头像,大部分都是烂的,是谁破坏的?

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对于龙门石窟里的佛头大部分是烂的,又是谁破坏的,最主要的破坏有以下几个:

1.三武一宗灭佛***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朝庭大规模严厉限制打击佛教的活动,第一次发生在公元466年,时值南北朝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第二次发生在公元574年,时值南北朝北周武帝建德三年;第三次发生在公元845年,时值唐武宗显德二年;第四次发生在公元955年,时值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在这四次由国家最高统治者发起的、史称“三武一宗灭佛”的沉重打击中,中国佛教遭到毁像、破庙、焚经、令还俗、收寺产、乃至僧人被处以极刑等劫难,位处京都的龙门石窟,当然很难幸免,躲过摧残。

2.战乱。每逢战乱时期,中原都是主要战场,龙门石窟曾作为官兵士兵的食宿之地,造像也不同层度的遭到破坏。

3.自然原因,龙门石窟依山而建,龙门山石质为石灰岩,便于雕刻,但风吹雨淋日晒同样会很快破坏造像。

4.龙门附近村民及游客的破坏;近些年来,龙门石窟知名度提升,很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由于人数增多,对景区的佛像多多少少有些破坏。

5.最主要的是19世纪20、30年代外国文物分子的大肆破坏盗取,他们与中国国内不法分子奸商勾结,将佛像头颅砍下,将壁画铲去,将碑碣挖起,盗往国外牟取暴利。

今天,如何保护龙门石窟的祖国文化遗产,已成为一件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事情。还希望到洛阳旅游的朋友,能更好的从自我做起,保护每一样文物,凡我炎黄子孙,责无旁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最近发表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