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石牌坊古镇

北关牌坊的来历?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另外一种说法是,就结构而言,牌坊的原始雏形名为“衡门”,是一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

由于牛树梅解决了节妇的后顾之忧,又有当时封建***道德的传统观念的提倡,一时间隆昌的鳏寡之风盛行,节夫烈妇的事迹到处传颂。现在隆昌南关牌坊一条街上,还矗立着两座节孝总坊,一座是清朝咸丰5年(1855年)修的,朝廷一次性旌表了隆昌县188名节孝妇女。

南关石牌坊古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一座是清朝光绪4年(1878年)修的,朝廷一次性旌表隆昌县164名贞节烈女(其中有4名是孝子)。

这两座节孝坊,以其旌表人数之多和奇特的男女同坊,

牌坊,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南关石牌坊古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隆昌牌坊群介绍?

隆昌石牌坊位于四川省隆昌县金鹅镇南、北二关,现存清代时期的石刻牌坊群堪称中国石牌坊之冠。现存石牌坊共17座,石碑4座,其中13座呈念珠状坐北向南一字排列在纵贯县城的巴蜀古驿道南北两端总长600米路段中央。另有4座分别在县境响石、石燕、渔箭三镇。计有德政坊5座、节孝坊4座、功德坊2座,贞节坊、孝子坊、百寿坊、山门坊、镇山坊、嵌瓷玩赏坊各1座。

隆昌市石牌坊群[1] 在四川省东南部、素有“四川东大门”之称的隆昌市,现存石牌坊17座,主要分布在市区金鹅街道南北二关(成渝古驿道古关隘)的古驿道上,现已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牌坊大部分为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所建,牌坊与牌坊之间距离很近,仅10米左右,远远望去,鳞次栉比,俨然成群。

隆昌市石牌坊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隆昌市城南、北两关的千年古驿道上,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至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间“奉旨”建造,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素有“立体史书”之称。隆昌石牌坊现存17座,其中主要的13座呈念珠状坐北向南一字排列,位于巴蜀古驿道隆昌市城南北两端的驿道中央,其余4座则散布于市内响石、石燕桥及渔箭三镇。

南关石牌坊古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隆昌市石牌坊群大多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石质牌楼式建筑,平均面宽9米,通高11米,坊间距离最近处仅10余米。牌坊沉淀和蕴涵华夏文明精髓,是集哲学、历史、数学、文学、力学、建筑学、美学为一体的明、清建筑精髓,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隆昌市2005年3月被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命名为“中国石牌坊之乡”。

隆昌石牌坊群在四川省东南部、素有“四川东大门”之称的隆昌市,现存石牌坊17座,其中13座主要集中分布在隆昌市城南、北两关的巴蜀古驿道上,南关7座、北关6座。其余4座分别坐落于市境内的响石镇(2座)、石燕桥(1座)和渔箭镇(1座)。计有德政坊(5座),节孝坊(4座),功德坊(2座),贞洁坊、孝子坊、百寿坊、山门坊、镇山坊、嵌瓷观赏坊(各1座)八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最近发表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